第二百零八章 四大才子-《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
            
            
            
                
    第(2/3)页
    李泰顿足转身,认真道:“大兄当真不会?”
    李承乾坚定点头:“比真金还真。”
    “哦。”
    李泰犹豫了两息,缓慢摇头:“泰不信。”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爱信不信。”
    “大兄。”
    这是,李泰小声唤了一句,用弱不可闻的音量说道:“若是今夜有些变故,还望大兄莫要生气。”
    生气?
    生什么气?
    李承乾刚想追问,却发现李泰加快了脚步转移了方向,只是摇摇头懒得搭理,慢悠悠的朝蓬莱殿走去。
    因为李世民一句话的缘故,导致这次中秋诗会参与者众多。
    别说是大明宫了,整个长安城内都难以找出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殿,所以在李渊的建议下,直接把诗会搞成露天的模式。
    其地点,就在蓬莱殿的左侧。
    整个会场呈圆形,中间是一条弯曲的过道,暗合阴阳八卦之阵,两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蒲团矮桌。
    会场的正前方,又临时筑起高台,上面除开十来张座椅外,还有一套加大版的笔墨纸砚,用于书写参赛诗词。
    不过像李世民、李渊包括李承乾与不参赛的文武百官等人,他们晚上会在蓬莱殿中饮酒吃宴,只要不是近视,也能把整个会场的情景尽收眼底。
    .
    戊时初。
    天色逐渐有些黯淡,内侍们挨个点燃了挂在宫墙上的红灯笼。
    会场中已经有不少参会的文人落座,各自成群结队的聚在一起。
    根据李承乾的观察,这些文人隐隐约约分为四波。
    国子监肯定是其中一波,只是竟然不是人数最多的一波。
    “他们分别都是哪的人啊?”李承乾目光示意另外三波人,出声问道。
    “祖父哪里知道他们是谁。”李渊舒展着身体,懒洋洋道。
    李承乾朝着李渊礼貌的笑了笑,而后转头面无表情的盯着李泰。
    自知慢了一步的李泰连忙接话道:“我知道我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