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没有良田,但有良种-《盛世黑手》
            
            
            
                
    第(1/3)页
    听着李承乾的话,李世民颔首说:“他便是那样的人。”似乎是挺赞同他对杨皓的评价。
    “他从小入了道门,又从小在域外游历,对我大唐淡漠些也属正常。”
    不过李世民想说的,不是这些:“方才他在说如何验证骗术时,你觉得如何?”
    “孩儿觉得,他虽自称没读多少书,但见识却颇为可观。”李承乾想了想说。“别的不说。只看他能将骗术解说的深入浅出,便是目不识丁的,也能听明白。就知道他其实心有沟壑。”
    李世民再度颔首说:“你说的不错。那也是一种能耐。”
    顿了顿,他又说:“他用残疾之人做事,你又如何看?”
    李承乾犹豫着说:“孩儿认为,他如此做也可算是人尽其用。他请来那些人之前,定然也是看着他们可用,才愿意留下。其中恐怕也有善心。”
    李世民笑说:“人尽其用,乃是为君者驭下之道。他用残疾之人,虽不足一笑,却也有可取之处。他有一句话说的颇有道理:没有无用之人,只有不知道用人的人。你是太子,应当多多思考。”
    “是,孩儿记下了。”
    李世民又说:“方才他提到修建水坝拦河蓄水,以备旱灾。这事你又有何看法?”
    这已经是涉及到国家大事了。
    李承乾目前还在读书阶段,还没到参与朝政的时候。
    这会李世民的考校,让他心里慌乱:“孩儿觉得……孩儿认为,他说也算中肯。”
    李世民看他一眼,说:“他说的确实中肯。虽未提出具体如何建水坝,却考虑得颇为周全。你要记住,治国之道便是要周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治大国如烹小鲜,万事急切不得。庙算周全,方可行事。”
    又举例说:“前朝炀帝,好大喜功,过于急切,枉顾世间平衡。才导致天下动荡。此乃前车之鉴,当谨之戒之。”
    这是一个皇帝在教太子,李承乾在马车内起身行礼:“是,儿臣谢父皇教导。”
    “嗯。你坐下。”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说。
    “那杨皓读书不多,却也有几分见地。日后,你休沐了,也可去找他说说话。
    “他到底是在域外游历过,或可让你增长几分见闻。
    “不过,你是太子,当区分优劣,不能兼收并蓄。须知道:三人行,择善而习之。”
    “是,孩儿遵命。”
    李世民嗯了一声,就没再说话。
    他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决定让李承乾与杨皓往来的。
    当然,前提是杨皓对儿子学习有帮助。
    刚才杨皓一些话,对一个正在学习的孩子而言,还是很正面的。
    而且从密探报的信息,也可以看出杨皓不是迂腐之人,暂时也不像那种心怀叵测的人。
    可以说,除了身份低下之外,这样的人,还是值得偶尔往来的。
    至于杨皓的学识,他完全是忽略了。
    太子有他的大儒教导,不用杨皓操心。
    他让儿子跟杨皓交往,一个原因是他觉得杨皓的见闻,能开阔李承乾的眼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