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这样的情怀-《重生狂野时代》
            
            
            
                
    第(1/3)页
    关于联想柳总和倪观澜的争执,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主流的说法当然是所谓的贸工技和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之争。
    然而,不管外界或者当事人怎么解释分析,对于王弘毅来说,一切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
    倪柳之间的分歧从94年六七月份便开始了。
    当时随着国际电脑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联系的业务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政府采购减少,联想失去了最主要的一块销路,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人民币又持续贬值,进口零部件成本大大提高。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国内电脑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急剧下滑。
    1989年,国产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为高达67%。
    1993年,国产电脑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猛降到了22%。
    国产电脑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联想作为国产品牌的龙头,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局面,国内的科技公司、电脑公司,纷纷改变了发展思路。
    基本上都放弃了最艰辛的自主品牌经营,转而做起了跨国品牌的代理商。
    竞争不赢,就主动靠过去,给国外品牌打工,挣点辛苦钱。
    于是,长城代理ibm,方正代理dec,四通代理康柏。
    风头最劲的史欲柱转战保健品。
    何去何从,如何突围,摆在了柳总和倪观澜的面前。
    两人选择了不同的突围方向,于是便发生了分歧。
    作为联想高科技的象征,倪观澜是联想汉卡的发明人,面对汉卡市场江河日下的境况,他决定选择芯片作为突破点,为联想打造新的技术制高点。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权,不仅能应对国外品牌的竞争,甚至能走出国门,把战火引导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去。”倪观澜的想法很直接,他要从根本上改变技术落后造成的困境。
    当然,这也是一条最为艰难和不确定的路。
    在国际上,英特尔等公司把持着芯片技术的方向。
    如果联想能够芯片技术上实现自主产权知识,无疑将为联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其成为全球电脑行业的领先地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