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19节 死而后已-《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2/3)页

    有勇有谋,且居功不骄,赵氏有这样的人辅佐,如何不强?除掉董安于,相当于斩下赵鞅一条臂膀!那就干吧,赵鞅的实力必须得到消弱!

    于是,过了年后,关于赵鞅的案子又提到了晋定公面前。最后的处理方案是董安于私自调兵,与士吉射、中行寅同罪,应当处死。

    “晋法规定,始作乱者死。现在中行寅和士吉射已经定性为叛逆,赵氏家臣董安于与他们一样,都是最早引发祸乱的。我真的很为难,你自己看着办吧。”智跞与赵鞅深谈后,抛给赵鞅这句话。

    赵鞅哪里舍得让董安于被处死?但如果不处死董安于,那自己便要被国人认定为与士吉射、中行寅一样,成为晋国的“始作乱者”!

    赵氏家族一旦被扣上这个罪名,那赵氏算完在自己手里了。赵鞅心乱如麻,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

    董安于来了,他对赵鞅道:“主公,臣曾经为史官,因直笔而被人赞;曾经效命军中,帮助军中司马物色将才而被人赞;曾经治理地方,民无枉法而被人赞。但是,却仍旧得不到朝廷的重视。

    但到了主公这里,主公对臣知人善任,信任有加,对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臣之志方得展,臣甚为欣慰,已知足矣。

    主公,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臣之死,能够可以让晋国安宁,让赵氏免罪,这个死,实在是太有价值了。再说,当初调兵也是臣的主意,那就让臣去死吧。”

    公元前496年春,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意义的董安于坦然自缢于晋阳。赵鞅含着泪,他一千万个舍不得这位忠心耿耿的董安于离开自己,为了赵氏家族,董安于可谓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更令赵鞅无可奈何的是,董安于自缢后,赵鞅还不得不将曝其尸体于晋阳闹市,以昭示那条由赵鞅亲自所铸的刑鼎条文:始作乱者死!

    赵鞅满怀悲愤,在他的内心里,不但种下了对范氏、中行氏无尽的仇恨,也种下了对智氏的仇恨。

    董安于,你安息吧,不报此仇,我赵鞅誓不为人!

    赵鞅将董安于的牌位供于赵氏宗庙,享受赵氏世代祭祀。据说,赵氏宗庙除供奉赵氏先人外,另供了两位对赵氏家族有大恩的家臣。一位叫程婴,赵氏孤儿故事里的那位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换来赵氏孤儿赵武的性命,并抚养赵武长大的家臣。另一位便是董安于。

    在董安于灵牌入赵氏宗庙的仪式上,赵鞅沉着脸,对赵氏宗族以及祖先发誓:不灭中行氏、范氏,誓不为人,从今以后,赵鞅改名为赵志,立志报仇雪恨的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