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32节 赵武相礼-《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2/3)页

    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装聋作哑,难得糊涂。赵武的难得糊涂表现在对当年赵氏被灭族后的所有晋国卿大夫家族都表示极高的尊崇,史料记载,赵武行完成人礼后,他挨个去拜访当时的晋国卿大夫及晋国重要人士,虚心听取他们对自己的教诲,给我们留下了“赵武相礼”的典故。

    春秋时期,男子年满20岁时要行冠礼,即加冠,以示其已成人。一般情况下,男子成人后方可被家族正式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即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但是,赵武的成人礼却根本没到20岁便举行了。史料记载,公元前576年,晋厉公主持完成了年方16岁的赵武的成人仪式。此时,离赵氏被灭族的下宫之难过去不过七八年,但赵武的好学以及谦逊,以及他清秀俊美的仪表已经引起了当时有意打压晋国那些势力过于强大家族的晋厉公的注意,他急需要赵武这样的人快快成长起来帮助自己。

    行完成人礼后,赵武相继拜见晋国八卿领导班子成员。当时的中军元帅栾书非常感叹,他赞叹着赵武的英俊,并对赵武说:“不错,小伙子长得帅啊,好好努力,不要象你父亲那样华而不实啊。”

    栾书对赵氏是有愧的,因为赵氏被灭族的一个重要推手便是时任中军元帅栾书,对赵武当然有着一定的防备心。他不可能对赵武有实质性的教诲,在栾书看来,赵武估计也是一个绣花枕头,就象他的父亲赵朔一样,长得帅,但没多少用。

    赵武又去拜见上军元帅荀庚,荀庚也只是敷衍了一句:“帅小伙不错不错,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晋国栋梁,只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你的将来喽。”

    赵武当然很清楚,中行氏在灭赵氏时虽然只是听命于国君和中军元帅,但至少还是帮凶。荀庚作为中行氏族长,虽然也希望晋国能够出一位中君爱国的青年才俊,但对赵氏还是忌惮的。

    中军佐士燮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卿大夫,他非常看重赵武,他语重心长地对赵武道:“年轻人长大了,我很高兴啊。希望你要牢记,贤人受宠而慎,愚者得宠而骄。明君赏谏臣,昏君却惩之。古之君王,建德政而纳百姓之言,命乐师诵读箴言,百官献诗讽谏而不受蒙蔽,纳商旅之言于市井,辨吉凶于歌谣,考察百官于朝上,询问毁誉于道旁,以纠不正,这一切用以提高警惕。明君最痛恨的就是骄傲。”

    赵武听后再次拜谢,这才是真正的金玉良言啊,因为这正是士燮的父亲、前中军元帅士会以此来训导自己的子孙的!士会、士燮父子这两位士氏家族最顶尖的牛人,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家训使士氏家族发扬光大。只是可惜,到了士燮的儿子范匄、孙子范鞅开始,便抛弃了由士会倡导的这个家训,以后的范氏便变得令人讨厌了。

    但对当时刚成人的赵武来讲,士燮以士氏家族的家训来勉励自己,那是多么感动啊。这样的卿大夫是真正值得自己敬重的,这是一位真君子啊。从此,赵武将士燮的话牢记于心,成为赵氏的家训,代代相传,终于使赵氏家族不断强盛起来。

    韩厥是赵武最敬重的人,也是最感恩的人。赵武拜见韩厥,看着一表人材的赵武,韩厥非常高兴,他勉励武道:“希望你一定要记住谦虚谨慎,时时注意警戒自己。你终于长大了,老夫很欣慰。作为成年人,要在与人交往中注重亲善人,远恶人。亲善人,推荐善人,让善人的力量强大起来。如果亲恶人,再互相推荐恶人的话,那善人便受到打压,无从适从。赵武啊,人如草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要知道,只有善人的力量强大了,才是你自己作为善人真正有用武之地。只知道保持自己的善是不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