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8节 强势霸主-《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3/3)页

    晋襄公之所以必须教训鲁国,那是为了维护晋国霸主权威的需要!父亲晋文公以及历代晋君好不容易把一个强大的晋国交给自己,无论哪一方面都要将晋国维护好。

    所以在晋襄公时代的晋国,真的很忙很忙,单单史料记载的事件便相当多。而关于鲁国的事,则记载得更为详细。因为史料中有一部份量很重的《春秋》,这正是鲁国人编写的。

    听说自己将要受处分,鲁国国君鲁文公慌了,他马上作出补救措施:带了大把的财物去晋国朝见晋襄公。晋襄公一看,哟,服软了啊,但总不能这样放过你鲁国吧,太傅,你辛苦一趟,去接见一下鲁侯吧。

    公元前625年4月13日,阳处父受命,在晋国接受了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达晋国的鲁文公的朝见。这代表什么?这代表晋国正式开启了大夫级别的官员接受诸侯国国君的朝见之先例!

    按理,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你晋国再强大,大夫就是大夫,人家国家再弱小,那也是诸侯啊,两国的外交活动,必须讲究一个外交人员地位上的平等。你晋国太霸道了吧?

    但晋襄公就是要立威,而且晋襄公也太忙,老是把精力放在接见各国国君一系列繁文䋈节的朝见礼仪上,寡人治什么国理什么政?

    晋襄公此举不但开启了在晋国,由大夫接受诸侯国国君朝见之先例,还开启了在整个春秋江湖,由大夫接受其他诸侯国国君来本国朝见之先例!

    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对晋国来讲,便形成了一个惯例。过了两个月,即公元前625年6月,晋襄公在垂陇(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召集了一个小规模的诸侯会盟,参加的国家有鲁国、陈国、郑国、宋国。

    这一次,晋襄公依旧没有亲自参加,他派出了大夫士穀全权代表自己。

    士穀是晋献公时期赫赫有名的士蒍之子,这里开始登上春秋江湖舞台,在接下来的晋国风云中,士氏家族将继续着先祖的荣耀,我们后面详细会讲到。

    这次会盟主要商讨的是卫国居然入侵晋国该受何种处罚的问题,就在这次会盟中,陈国替卫国讲了好话,再加上卫国逮捕了执政大臣孔达,并交给晋国处置,所以晋国最终放过了卫国。

      


    第(3/3)页